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在移動互聯網和產業升級大潮的推動下,消費不同的細分領域在快速重構,原有商業形態被顛覆,不少大公司高管、知名投資人選擇“再創業”,用自己的形式重新定義著商業,一批新物種正在破土而出。
王功權是這批“造物者”中的典型代表,他創立的青普旅游,將人文與度假深度融合,成為新中產向往的一個精神家園。
從萬通國際董事長,中間加盟IDG資本和鼎暉投資擔任合伙人,到現在成為一個全新項目的創始人,王功權完整經歷了互聯網發展的幾個階段,并參與了攜程、如家、漢庭、驢媽媽等文旅項目的投資。
回溯初心,王功權為何選擇再創業?他對互聯網不同發展階段有怎樣獨到的認知,產業升級的主流趨勢是什么?為什么青普核心對準的是新中產消費人群?
時代正在快速發生巨變
我進入商業這么多年,不管是做企業還是做投資,都會有職業敏感。職業敏感讓我意識到一個時代已經到來,從中我又看到了一套自己的理解,并且認為這套理解是自洽的,難免躍躍欲試。
以前我創過業,投過資,創業者九死一生,原來每個被投公司都像自己的孩子一樣,失敗了就像自己的朋友在戰場上犧牲,擦擦血,掩埋了尸體繼續走,所以不覺得陌生、悲壯和危險。
在這種情況下,正好原來合作過的合伙人找到我,說想一起做點事情,而我自己就像在商場多年的戰士,感覺機會到來,就選擇了又一次出征。
這是做青普的第三年,我最早在美國硅谷做過天使投資,主看互聯網類項目,后來到IDG做TMT的早期投資,基本在B輪左右,到鼎暉后涉及TMT、清潔能源、醫療、醫藥、大消費等,業務拓展更廣一點。
以前我涉及的旅游度假領域的項目,包括攜程、如家、漢庭、驢媽媽等,目前都成為中國細分品類的第一名。所以,當我覺得這個行業有適合機會的時候,商業理解上還是有一些優勢。
青普這個項目,不管是從投資人還是從創業者角度,我認為是可以做大的。至于說投資界有些人認為做不大,我覺得他們思想不實。
投資界的絕大部分人,還沉浸在兩年前的互聯網思維,而這兩年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所以兩年前的投資邏輯,包括在互聯網行業很有經驗的從業者,他們的思維方式已經嚴重落伍,并且成為現在進入新階段的障礙,因為巨變發生的時間太短了,新的東西到底是什么他們還沒有轉過來。
互聯網進入第三階段:傳統經濟登場
新思維、舊思維如何區分?因為大家一般談新經濟,總體是圍繞著互聯網展開,不管是大數據還是區塊鏈。這樣的話,新舊思維的劃分實際上跟互聯網的不同階段密切相關。
互聯網第一個階段是三門戶時期——新浪、搜狐、網易,穿過三個階段的目前只有騰訊,一直到全球互聯網破滅,市場縮水90%,那個時代就基本結束了。
等過幾年,到2014年互聯網再起來的時候,已經不是簡單的on line,而是off line的遷移。假如把第一個階段理解成是空中的云,第二個階段是云中調和下來的雨,這個階段的結束差不多以O2O的泡沫破裂為標志。
它以熟悉互聯網技術和移動互聯網的人為主,對不屬于互聯網的傳統產業和企業家構成了巨大壓力,業態在迅速融合,但這種融合主要表現出來的還是網上對網下的壓力。
此外,一個非常明顯的特點,你可以將這個階段理解為類似于中國制造的粗放時期,很多主流消費和服務還沒有上來,但已經在催生,屌絲經濟和幾個壟斷性大平臺成為這個階段的標志。
所謂的屌絲機制就是網民機制,基本特點是便宜、方便、快速傳播,以年輕人或者低收入階層為主。為什么會這樣?
1、互聯網是一個新生事物,年輕人反應會比較快。
2、涉及到使用方式、技術方面的事,年齡大的人不太會使用。
3、網絡上迅速聯結和溝通,使原來社會的非主流階層獲得了一次解放。
大家從不知道到知道,聚合在一起的力量很大,就可以做團購,和廠家進行博弈。但總體來說,人均消費上不來,消費還是以用戶的迅速擴展和壟斷為主,以至于形成了阿里巴巴、京東等典型的壟斷型大平臺。
由于過去龐大的流量和新應用對所有產業都構成了強大壓力,人和商務都上去了,只要有流量誰都不怕,模式本身不掙錢仍可以做保險、數據、金融等。但你會發現在這個階段,根本容不得小型平臺的生存。
到O2O爆發的時候,大家最后一次的夢想,委托別人30、40萬搞一個系統,然后就on line干,on line人太多了。所以,那時候我就提出未來主要將是地面的壓力,地面這個O如果不能成體系的有保證,實際上最后兩個O都沒有了。
那時候很多人認為我老了,不理解新生事物。這種事情對我來說也不是一兩次,結果就是不幸被我言中了。
2016年、2017年發生的很多事情,我們可以理解為互聯網第三階段的變化,來自互聯網人拼命地將互聯網和應用結合起來。這個階段可以描述為雨后春筍。
第二階段向第三階段轉換的一個主要表現,就是屌絲經濟開始呈現衰落。為什么會這樣?因為上面這場雨太大了,整個產業和社會全被震撼和沖擊了,迅速就開始反應、迎接。
你能夠看到,如果說前些年傳統產業還是在考慮,怎么跟新互聯網經濟對接?期間,各種設施在迅速完善和配套,國家的法制法規也迅速開始跟進。
你可以理解成馬云初期發展很快,是國家很多法制法規沒上來,迅速發展起來了。
等到現在根本就不是對接的問題,而是傳統經濟登場。
垂直、高品質產品服務成為主流
到第三階段,全社會都上來了,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已經跟整個經濟社會全面對接。所以我說,大雨落到了地上,真的和產業結合的東西開始茁壯成長,新消費升級和新物種才不斷出現。
因為人類經濟生活主流地看的不是物美價廉,而是追求高品質、好的服務,賣貴、買貴是一種光榮,這是主流消費和主流人群的價值理念。
當整個融合開始的時候,除了和原來大規模的網民經濟不同之外,來自于傳統產業的主流經濟體系、高消費群體正在全面推進,人群迅速地開始細分,他們需要更加垂直、優質的服務和品質。
記得上一個時期,你的用戶不過千萬都不好意思說,但是很少公司能從這些用戶手上拿到錢,除了已經形成的品牌聚合大平臺,不在平臺的企業獲客成本居高不下。
這種獲客成本可以理解成雜耍現象,我在大街上雜耍,用磚頭往腦袋上砸,折騰半天一身汗,一幫人說好,一收錢都走了。最后發現為了維護那些非精準用戶,你費了太大的努力。
到此,你會反思,如果剛開始就找了兩個給錢的該多好……也就是說,服務方式不一樣,收入結構不一樣,收入對象就會發生變化,雜耍沒有必要,通過恰當的方式你獲取的錢可能會更多。
因此,以前是烏央烏央的人進去,現在關鍵是誰能夠精準地找到內容,給它們提供高品質的服務,使他付更多錢。可以理解成主流經濟的高品質服務和產品,也就是消費升級的東西,開始在網絡世界中出現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在結構上恢復真正融合之后,進入到第三個階段,從原來看山不是山,到最后看山還是山,就是說通過你的產品和服務,找對你的客戶,互聯網只不過是原來經濟的一種應用手段而已。整個互聯網的應用成為原來傳統經濟的算法。
到這個時候,在融合和使用過程中,真的崛起的東西就是雨后春筍。就像馬云說的,互聯網經濟消失了,已經變成了融到生活中的應用。產品在這個過程中,不僅沒有被狂風驟雨摧毀,反而大地土壤肥沃,生長得更加茂盛。
產業需要重新定義邊界
互聯網第三階段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特征,中國的新經濟和傳統經濟在迅速重構,又在迅速融合,可以理解成變量對變量,在運動中結合,在這樣的過程中,用原來傳統經濟的產業、業態來理解事情,就會發現很扭曲。
在新經濟、舊經濟整個變量重構和結合的過程中,產生了巨大的新機會,很多新物種應運而生。這些新物種實際上是技術革命對傳統產業沖擊和融合的結果。
其實改革開放之后這么多年,基本上解決的還是活力問題,即生產要素的解放以及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但是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國家的產業結構。
我們國家原來的產業劃分是按照社會主義蘇聯模式,并且根據這個劃分去給予完備,但由于互聯網對新經濟的追求,信息時代的到來,原來公有化時期形成的產業,在這種情況下提出的結構調整,全是供給側的改革。
從另外一個維度上講,改革開放40年,由于新舊經濟交錯,實際上在用兩種標準做事情,現在這兩種標準互相之間的配合、矛盾已經發揮到了極致,再按照這種方式走是不行的,帶來的問題大家有目共睹。
所以國家進行結構調整,開始轉型、去產能化和支持創新等,商業形態才開始迅速變異。
落實到青普來說,它既不是旅行社也不是酒店,旅行社、酒店都是按照原來方式劃分的,管理已經出現問題。如果說一兩個企業產生的是管理問題,那整個行業所形成的就是產業問題,產業不成立,或者是產業在商務上不能自洽。這意味著產業必須變異或者融合,說白了就需要重新定義邊界,形成或者重構新的行業概念。
所以,我們為了說明自己不是酒店費了很大勁,最近因為某些事情有人在罵青普,但他們還是從酒店角度考慮。從道理上講很簡單,如果你承認我是新物種,就別以酒店的標準來說貴賤,除非你用另外一個新物種對比,不然邏輯上不成立。
新中產將成為消費中堅力量
新舊物種在更替,重構過程中主要的問題是主流經濟的增長,高品質經濟的增長,消費自然就升級了。
而消費升級主要依賴的群體是新中產,新中產實際上區別于兩個群體,第一個群體是中國的富豪階級,在整個國家經濟改革轉型過程中,財富的獲得有很多偶然因素,比如說產業結合出現的機會,法制不健全因素,經濟增長暴利的因素等等。
而新中產是在市場比較充分的情況下,靠自己努力奮斗創造的財富,沒有太多過去野蠻時代的紅利。這也會導致,他們對財富和資產的態度會更加積極、理性、正向,同時,他們還要再成長,提高與豐富自我。
我們可以理解成,在社會競爭和人生成長過程中,他們基本上已經擺脫了非常掙扎、完全無望的狀態,已經是靠著自己的職業能力和生意獲得現在的身份。同時他們也需要再努力,才能夠使自己獲得更好的生活,他們是中國社會的中堅和希望之所在。
而青普的意義就在于,用戶在度假休閑的時候,不光是簡單的玩樂,而是自己能夠體驗一些有所收獲的東西,能夠發現自己的美好,更進一步地來提升自己,更加獲得別人的敬重。
也就是說,你在青普度假的時候,既要體驗不同的東西,有驚喜,同時在這個過程中還能學點兒向上的東西,這樣的話符合他們自我發現、自我提升的意識。
從本意上來說,我們也是不歡迎土豪的,新中產和“土豪”的區別就在于,是否在精神層面有所追求。我們要做的,是創造一種新中產日常觸不到的生活方式。人生起起伏伏,但終要在現實世界中找一片精神家園。
*本文來源:i黑馬網,作者:王功權、張曉軍,原標題:《王功權:傳統經濟登場,新中產消費將成為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