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剛剛過去的“五一”小長假,紅色旅游一片火熱,部分紅色景區成為游客出行打卡的首選。以假期游客接待量與旅游總收入最高的四川為例,納入該省假日旅游信息統計的24個紅色旅游景區累計接待游客約76.45萬人次,同比增長35.68%。
與以往偏中老年游客為主要消費群體的紅色旅游,現在受到越來越多年輕人的青睞。在政策的加持與助力下,紅色旅游正成為旅游產業的一個重要板塊。
基于此,地方政府與各路資本競相發力該領域。萬達數百億布局延安、遵義等熱門紅色旅游目的地,華僑城加碼紅色景區賦能管理,多個省市提出數百上千億宏大發展目標......紅色旅游發展大勢已然形成。
不過,目前國內紅色旅游普遍存在資源開發模式單一、項目建設同質化嚴重、產品結構不合理等問題。如何與其他資源相結合,圍繞創新走融合發展之路,是當前紅色旅游的重要課題。
1、政策力挺,紅色旅游快速興起
近年來,紅色旅游人數呈高速增長態勢。《2018年全國旅游工作報告》顯示,近3年來,全國紅色旅游接待游客累計達34.78億人次,綜合收入達9295億元。文旅部報告顯示,2018年上半年,18個紅色旅游信息報送重點城市和填報數據的436家紅色旅游經典景區共接待游客4.84億人次,同比增長4.83%,實現旅游收入2524.98億元,同比增長5.73%,相當于國內旅游收入的10.32%。
不僅如此,紅色旅游在時代特色、意義內涵等方面的特殊性已經對年輕人產生更深的吸引力。以往偏中老年游客為主要消費群體的紅色旅游,正受到越來越多年輕人的青睞。在線旅游平臺發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國內紅色旅游的主要客群已由60后、70后向80后、90后轉移。紅色旅游游客中,80后和90后的占比已升至40%左右,而60后和70后的游客占比為32%,呈下降趨勢。
紅色旅游的快速發展離不開國家政策的加持與助力。近年來,紅色旅游多次被寫入國家級政策文件,相關部委從資金和政策方面給予了大力扶持。
紅色旅游重要政策一覽
早在2004年,國家頒布《2004-2010年全國紅色旅游發展規劃綱要》,開始大力提倡發展紅色旅游,之后持續頒布《2011-2015年全國紅色旅游發展規劃綱要》、《2016-2020年全國紅色旅游發展規劃綱要》等重要文件。2016年底,國家發改委等14個部門印發《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名錄》,公布300處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2017年8月,交通運輸部印發《全國紅色旅游公路規劃(2017—2020年)》,確定126個紅色旅游公路項目,建設總里程約2442公里。2018年7月,國家印發《關于實施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見》提出,提高紅色旅游發展質量,包括推出更多以紅色文化為主題的研學旅行、體驗旅游、休閑旅游項目等。
可以說,這幾年國家對于紅色旅游的扶持未曾間斷。
此外,中央財政對于紅色旅游的專項資金投入也在持續增加。2005年,財政部劃撥專項資金7億元,資助48個紅色旅游項目的建設和改造工程,到 2016 年這筆資金翻倍至15.47億元,應用范圍也從景區的建設和改造,擴展至紅色旅游從業人員培訓、精品線路與景區宣傳推廣等。除此之外,民政部、發改委過去幾年撥款超30億,用于紅色旅游相關設施建設。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報告預測,2019年中國紅色旅游綜合收入將達到5845億元,未來五年(2019-2023)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14.04%,并預測在2023年中國紅色旅游綜合收入將達到9886億元,未來萬億市場規模指日可待。
2、各路資本介入,萬達數百億布局
政策的大力扶持與資金的持續投入,紅色旅游快速興起,各路資本也相繼切入該領域,與地方政府合作建設紅色文旅項目。
據執惠不完全統計,最近半年多以來,包括萬達、華僑城等多家知名企業陸續布局紅色旅游領域,或簽約大型紅色文旅項目,或為紅色景區賦能管理。
今年4月,總投資120億的延安萬達城啟動。該項目位于延安高新區,占地128公頃,計劃2021年6月開業,是集愛國主義教育、民俗文化體驗、旅游休閑度假于一體的紅色文化旅游超大型綜合項目,包括紅色小鎮、軍事樂園、冰雪樂園、冰舞劇場、大湖秀、度假酒店群等內容。而在去年10月,萬達還與遵義市政府簽訂協議,將在遵義開發建設萬達紅色文化旅游項目和萬達廣場,項目總投資約100億元,占地面積約67公頃,集紅色文化傳承、旅游、商務、研學、培訓、體驗、旅居、康養度假、購物為一體。
不止萬達,去年10月,華僑城旅投集團與河北平山縣簽訂《西柏坡5A景區賦能管理合作框架協議》,西柏坡也成為華僑城繼江西共和國搖籃景區后簽署的第二家紅色景區;11月,湖南張家界市桑植縣與香港中紅投集團簽訂協議建設紅色文旅產業項目,項目投資約16億元,將依托張家界自然景觀,與賀龍紀念館、賀龍故居、紅二方面軍長征紅色文化相結合,打造紅色文化產業聚集區;今年4月,河北武安市與遵義加盛文化旅游有限公司簽約太行山抗日大型紅色實景演出項目,總投資5000萬元。
紅色旅游被寄予了社會功能和經濟效益的雙重厚望。一方面是在青少年等群體中加強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另一方面是發揮脫貧功能,促進革命老區經濟社會發展。基于此,發展紅色旅游也成為地方推動旅游業供給側改革和全域旅游發展的重要抓手。
3、劍指數千億目標,紅色旅游如何破局?
紅色旅游扶貧因強大的政治、文化、富民等功能,使得其相對于其他扶貧方式具有天然優勢,也成為地方大力發展的重點,多個省市提出數百億甚至上千億的發展目標。
如紅色旅游大省江西發布的《江西省貫徹落實〈2016——2020年全國紅色旅游發展規劃綱要〉實施方案》提出,到2020年,江西全省紅色旅游年接待規模將達2.4億人次,紅色旅游綜合收入達2500億元。按上述方案,江西將重點建設南昌市紅色旅游系列景區、贛西紅色旅游系列景區、井岡山紅色旅游系列景區等11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打造成紅色旅游研學示范基地、紅色精神培訓教育基地。
湖南省此前發布的《湖南省紅色旅游發展規劃(2016-2020)》提出,到2020年,全省主要紅色旅游區年接待國內外旅游者達到1.6億人次,實現紅色旅游綜合收入960億元,年均增長15%以上;貴州省制定的《貴州省紅色旅游發展實施方案》則提出,到2020年,貴州紅色旅游接待人數力爭達到7300萬人次,紅色旅游總收入達到620億元,將建設8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以及土城鎮、茅臺鎮、婁山關鎮、木黃鎮、猴場鎮等一批紅色旅游項目。
目標和路徑明確,但要抵達難言順暢。
目前國內紅色旅游普遍還存在著諸如資源開發模式單一、項目同質化嚴重、產品結構不合理等問題,部分紅色旅游的發展模式還停留在紀念館的參觀學習、生態觀光、演藝表演等層面,發展方式相對保守,缺乏創新。如何以文旅融合思路推動紅色旅游,如何確保紅色文旅的本質與方向,將紅色文化與科技、互聯網、體育、IP等元素相結合,走融合發展之路,這仍待進一步挖掘與探索。
今年年初,文旅部部長雒樹剛在2019年全國文化和旅游廳局長會議上明確指出,實施“文化+”“旅游+”戰略,推動文化、旅游及相關產業融合發展,不斷培育新業態,深入實施“互聯網+”戰略,推動文化、旅游與科技融合發展,推進紅色旅游、旅游演藝、文化遺產旅游等已有融合發展業態提質升級。
顯然,進一步提升融合的模式和價值,已成為當前文旅行業發展的重要課題。
6月19-20日,由執惠主辦的,以“守正·匠心·開物”為主題的2019第四屆中國文旅大消費創新峰會將在京舉辦。大會從大文旅格局出發,以全產業鏈布局視角,系統化剖析融合大勢已定的文旅產業,深度探討文旅業態融合發展之道。歡迎掃碼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