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在疫情的影響下,國內旅游業遭遇了近二十年來最慘淡的一個黃金周,原本預估的4.5億出游人次,如今幾乎都被關在了家中。疫情暴發前,聯合國世界旅游組織預測今年全球旅游業將在2019年15億游客的基礎上增長3%至4%,作為世界最大的出境游市場,中國游客的“閉門不出”,影響的不僅僅是某一個地區,而是整個全球旅游業。
被影響的境外旅游業
從2000年的450萬人次,到2018年的1.5億人次,中國出境游的發展一路飆升。而這次肺炎,無疑對價值5.29萬億美元的全球旅游業造成了難以估量的影響。
旅行咨詢公司ForwardKeys說,對中國游客減少感受最明顯的是亞洲——通常吸引75%的中國春節游客。泰國旅游和體育部長皮帕表示,預計到今年6月份,中國游客減少將使泰國損失97億美元。曼谷大皇宮附近經營商店的阿里薩拉·查姆蘇說:“我們聽到(有關)新聞的那天,游客們就走了……我的收入只有平時的一兩成。”
《日本經濟新聞》4日報道稱,受肺炎疫情影響,訪日中國游客數量驟減,導致春節期間日本大型百貨商場免稅商品銷售額同比下降兩位數,旅游、航空等行業也遭受重創。而在此前,日本國土交通省觀光廳發布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訪日游客為959萬人次,平均每月約80萬人次,其中個人游占六成,團體游占四成,平均每月有32萬名團體游客到日本旅游。
在柬埔寨,疫情導致赴柬中國游客大幅度減少,平日里熱鬧非凡的金邊大皇宮、暹粒吳哥窟、西港沙灘均顯得冷冷清清。金邊一家當地旅行社負責人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今年春節假期,該旅行社取消了二三十個中國旅游團訂單,光機票就退了200多張。“中國是柬埔寨最大游客來源國,中國游客不來了,柬埔寨旅游行業損失難以估量。”
離疫情較遠的地方也感受到中國游客流失的影響。意大利民意調查機構預計,該國今年旅游收入可能損失50億美元。在美國,預計中國游客將下降28%,這意味著旅行和機票上的收入減少約60億美元。一些擔憂的人甚至取消了前往尚未受影響的地方的旅行。
與旅游業緊密相連的航空公司、郵輪公司、酒店、餐廳、私營旅游公司等都面臨著旅游需求驟降帶來的經濟陣痛。
以游輪為例,“嘉年華”和“皇家加勒比”已取消約20趟中國郵輪,若不允許14天內去過中國的乘客登船,將影響成千上萬的乘客。
除此之外,從事中國游客出境游相關的機構,也遭遇了巨大損失。
77歲的埃杰頓在澳大利亞昆士蘭州經營自己的旅游公司“Koala Blue Tours”,他表示,我損失了15個旅行團,中國是我們最大的海外旅游市場。
紐約皇后區的一家旅行社不得不取消了200名中國游客的行程安排,老板表示:“這是個大問題,我們不得不取消預定,取消酒店。我們在預訂上損失了很多錢。”這讓他不得不開始考慮解雇5名員工中的兩名全職員工。他說自己將在一個月內做出決定。“如果有好消息,他們會繼續在這里工作,”他說。“如果沒有好消息,就只能裁員。”
境外機構如此,更別說國內的OTA、旅行社、旅游代理等因為取消預訂而面臨的凜冽寒冬。
人人都想要的中國游客
根據世界旅游業理事會(WTTC)發布的《2019旅游對全球經濟影響與趨勢報告》顯示,2018年,旅游業為全球經濟貢獻了8.8萬億美元,這相當于全球GDP的10.4%。除此外,全球有超過3.19億人的工作崗位依賴于旅游業,占所有就業人口的10.0%。
而在所有國家和地區中,中國對全球旅游業增長做出了1/4的貢獻。美國和中國仍是世界上最大的旅游經濟體,占全球旅游業總GDP的35.2%。
出于經濟因素的考慮,中國游客無疑是各國都想要爭取的一個群體。
一方面,在于中國游客的數量龐大。據國家文化和旅游部公開數據顯示,2018年國內旅游人次數達55.4億人次,出境游達1.5億人次,如果沒有這次疫情,2020年預計將有65.7億人次的國內旅游數及1.8億人次的出境游數。作為對比,美國商務部的國家旅游辦公室公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因出差和度假到國外旅行的美國公民總人數達到9300萬人次。
另一方面,在于中國游客在旅行消費上的慷慨。根據聯合國世界旅游組織(UNWTO)的數據,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旅游消費國,消費總額達2770億美元,占全球1.7萬億美元國際旅游支出的16%。
更重要的是,慷慨的中國游客,漸漸從一線城市向二三線城市進發,消費潛力巨大。根據攜程同銀聯國際聯合發布了《新旅游、新消費、新中產:2019年中國人出境旅游消費報告》顯示,上海、深圳、北京、杭州、蘇州等城市的市民成為剁手族Top5,最大的增長黑馬則屬于三線城市,10個里占了6個。
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的旅游業,中國游客都是極為特殊而重要的存在。因此,《福布斯》雜志日前指出,對于全球旅游業來說,失去快速增長的中國旅游市場,即使是暫時的,也十分艱難。
多久才能恢復?
我們都知道,旅游業遲早會恢復,各行各業也遲早會恢復秩序,回到自有的軌道中。唯一不確定的是,什么時候才能恢復。
分析人士對此看法不一。
有的以非典為例,預測中國人赴美旅游需4年才能恢復到原先預期水平。
譬如,據美國旅游行業研究機構Tourism Economics預測,2020年,來自中國的游客將減少28%,消費將減少58億美元。該公司的預測基于2003年非典爆發的時間軸,在非典疫情得以控制后,旅游業在后期出現了反彈。
世界旅游及旅行理事會則認為,疫情結束后,通常需要19個月游客數量才能恢復。
ForwardKeys發言人戴維·塔什也表示,如今與非典時期有些不同。當時媒體報道病毒影響整個東南亞。這一次旅行者更有可能認識到,病毒主要在武漢,這有助于旅游業更快恢復。
與此同時,攜程也對旅游業的快速復蘇表示樂觀。“在非典期間,旅游需求的確下降了。但當非典得到控制后,我們看到了兩到三倍的需求。”攜程CEO孫潔在接受采訪時說道。
出境游服務商的新方向
就如同國內的酒店業、餐飲業、旅游業都在紛紛尋找自救良方,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的出境游服務商,也都需要在此時思考新方向。
在這里,所有新方向的前提是,中國的主流消費客群,或者說是對旅行行程最終拍板的人,已經發生了變化。從攜程與萬事達卡聯合發布的《2019中國跨境旅行消費報告》來看,我國出境游客年齡正呈啞鈴式分布,增長重點分布于“50后”“60后”及“90后”“00后”兩端,年輕人展現出迅猛增長及后續發展潛力,“90后”復合年增長率高達58%,“50后”復合年增長率39%,攜父母出游族群占24%。
在此基礎上,我們可以給出4個出境游新方向。
旅行社那一套更難走了
某一種程度上來說,日子本就開始不好過的老牌旅行社,接下來會更艱難。在年初邁點的年度研報中我們提到,伴隨擁有178年歷史的英國老牌旅游公司Tomas Cook的倒下,暴露出了老牌旅行社如今的生存現狀。
一方面,經營的門檻并不高旅行社本就競爭激烈,而在競爭中不少追求利潤最大化和短期效益的經營者推出低價團擾亂了市場,也影響了旅行社的整體形象。接觸信息較多的年輕人,極有可能會帶著家中的長輩一起避開旅行社。
另一方面,來自線上旅游商的沖擊以及自由行成為旅游消費大趨勢給傳統旅行社帶來了較大的壓力。
如果是老牌旅行社,必須要順應這個時代的變化,利用好自己市場的精通優勢,通過對消費者需求的了解和調研,研發適應本地游客的旅游產品,才能煥發新的生機。
定制小團成新趨勢
在老牌旅行社落寞的同事,定制小團成為新的趨勢正在崛起。定制小團幾乎兼容了旅行社與自由行的優勢,既能家庭朋友組團出游,也能躲開強制購物,自由度很高。
中國旅游研究院發布的《中國出境新跟團游大數據報告2019》指出,中國游客幾十年來與陌生人組團的習慣正變成與家人朋友組成小團、私家團,游客需要更多時間探索目的地,更自由的半自助游更受歡迎。
舉個例子,6人游旅行網作為主要做定制旅游的企業,95%的客戶都選擇出境游。行程重點不再僅僅是景點觀光,而是深度體驗異國文化、增加親子互動趣味。
專注下沉市場
在“小鎮青年”不容忽視的今天,出境游服務商不應只看到一二線城市旺盛的出行需求,更應看到三四線城市人們的“野蠻生長”。
同程藝龍與同程旅游發布的相關報告顯示,盡管北上廣深等發達區域依然是主要的客源地,但是三線及以下城市居民也表現出了強勁的需求,整體的需求增幅領先于一線城市。隨著一線城市旅游消費增速放緩,三線及以下城市逐漸成為我國旅游經濟持續增長的重要驅動力量,市場下沉已是大勢所趨。
伴隨著互聯網與交通的飛速發展,對于同樣的一批90后來說,他們接觸的信息并沒有太大差別,無論是身處北上廣還是位于某個小城,他們可能有著同樣的出境游目的地與相差不遠的消費能力。
小眾目的地更受青睞
馬蜂窩大數據顯示,境外目的地條目下,小眾這一關鍵詞的搜索量大幅上升,2019年同比漲幅高達132%,“網紅”的搜索熱度漲幅為44%。
無論是更追求個性化的90后還是想要享受退休生活的老年人,都想找些不一樣的目的地。在旅游指導書中霸占了幾十年的埃菲爾鐵塔、自由女神像只是最普通的打卡地,相比起來,小眾目的地更受青睞。
不可否認的是,境外旅游業同境內旅游業一樣,都在這場疫情中遭遇著艱難時刻,但同樣的,越是艱難,越要抓住一切彎道超越的機會。
*本文來源:微信公眾號“邁點”(ID:meadin),作者:May,原標題:《損失大批中國游客,境外旅游業還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