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從“食住行游購娛”到“商養學閑情奇”,旅游要素的外延不斷拓寬。面對文旅業最為多金的產業鏈,無論是傳統旅游機構、還是文旅新貴都想在“旅游要素資源整合”這條黃金賽道分一杯羹,通過打造要素閉環,獲取超值收益。然而,多數入局者在耗費巨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后卻收效甚微,紛紛抱憾折戟。那么,在旅游要素整合上,事倍功半背后的深層原因何在?又有何破局之法?
一、國內旅游要素資源整合現狀
當前,國內在旅游要素整合上可概括為多頭參與、多元模式、多線推進的“三多”特點。
多頭參與。在旅游要素資源整合上,入局者不僅有肩負旅游資源管理重任的政府機構、文旅行業協會;也有行業直接相關方,如景區資源方、交通出行方、旅行社、OTA等;還有文旅業相關支撐方,如智慧服務公司、本地生活平臺、支付系統公司等。
多元模式。在旅游要素整合模式上,因主導方或發起方的不同主體,也會根據主體業務優勢進行資源傾斜,衍生出品牌驅動、票務整合驅動、組合產品驅動、運營驅動、文旅地產驅動、購物消費驅動等多種模式。
多線推進。由于旅游要素覆蓋面極廣、內容產品極為豐富,可整合組合空間較為寬泛,在旅游要素資源推進策略與節奏上,多數入局者秉承“全面布局、快速擴張、強勢占領”的推進策略打法,均不約而同地選擇基于自身業務強點快速衍生出覆蓋多區域,甚至全國范圍內的多線整合,并同步推進整合,以戰代練。
二、現階段旅游要素整合事倍功半的根因剖析
基于國內旅游要素資源整合現狀不難發現,由于旅游要素分布范圍、要素主體、整合模式等方面的差異,使得現階段旅游要素整合在競爭壁壘、利潤分配、攻守同盟等整合效性層面難以協調,進而影響整合預期效果。
高筑競爭壁壘,要素聯動僵化。由于多數旅游要素分屬主體的不同或整合方業務強點的布局差異,各要素方或整合方為維系自身競爭優勢,會通過主動設置排他性競爭壁壘,屏蔽或阻止相關競爭要素方進入整合合作,合作內的其他要素方也必須遵照主導方先期所制定規則,進而造成整合要素間的聯動性僵化,無法實現旅游要素的良性融合。
多重管理權屬,市場機動遲滯。同樣受制于旅游要素分屬管理主體的差異,要素資源占有方與整合方多數情況下存在多頭管理問題。在具體的產品組合、服務、創新等方面,因管理權屬的流程運行,造成時間周期內耗,進而無法適應市場快速迭代更新需求與突發性狀況。
利潤分配失衡,整體品效極化。利潤分配,是旅游要素整合成功與否的關鍵點。在旅游要素整合過程中,由于旅游要素之間的強弱差異、整合方平臺話語權差異,各要素因差異形成的利潤分配地位,使得所整合資源整體呈現出明顯的“馬太效應”,導致弱勢方逐漸脫離整合整體。
節點串聯脫節,需求轉化偏差。旅游要素整合不是簡單的加法產品,要素與要素間的串聯聯動才是構筑整個生態體系的關鍵項。由于在要素整合過程中無法滿足要素節點的聯通,使得要素整合后仍然呈現松散產品組合效果,無法滿足游客便利性、消費關聯性需求,導致要素整合產品低銷量甚至無銷量。
三、旅游要素整合的破局之法
根據旅游要素整合失利的根因剖析,當前對其最佳破局之法必須聚焦要素聯動、利益分配與客戶需求導向。
建設品牌聯盟,統一要素服務標準。以平等化的聯盟合作代替平臺整合式合作,在最大化均衡旅游要素方利益分配的同時,以共同參與制定的要素服務標準、規范、流程機制,保障所整合要素整體品質,塑造聯盟品牌形象。
以智慧完善服務,貫通要素連接環節。基于成本和個性化需求滿足因素考慮,要素與要素間的連接環節可借助智慧化工具,滿足游客講解服務、線路規劃、交通搭載等中間環節需求,給予游客便利化、個性化、安全感等多維情感需求服務。
模塊化要素配給,以精準算法組產品。旅游要素整合的良性效果是構筑旅游生態,而不是簡單的產品組合銷售。在算法等大數據云愈發成熟的當下,旅游要素整合應深挖數據底層,圍繞數據背后的游客消費習慣、消費支出、消費興趣點等,匹配游客精準旅游需求,并基于游客需求出發,配給模塊化可自由組合要素產品。
總之,旅游要素整合是基于滿足游客需求條件下的旅游生態構建,是調動要素聯動發展下的共融支撐,只有把握并始終堅持這一準則,才能在要素整合中事半功倍。
作者簡介:
張帥鋒,扎根基礎旅游管理,學以致用。工作經歷包括國家森林公園景區運營管理、康樂產品開發與品牌創建、景區游船產品市場營銷、康養旅游目的地打造、旅游文創產品開發、旅游航運標準體系創建、AAAAA景區創建及運營管理、全域旅游平臺整合運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