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指出,2023年要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加快傳統產業和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著力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水平,提升常態化監管水平,支持平臺經濟發展。
隨著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的深入實施,文化產業和旅游業數字化轉型步伐不斷加快,科技與文旅融合發展成為新的行業趨勢。文旅行業從業者紛紛利用大數據、元宇宙、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積極開展數字文博、云展覽、云演播、網絡直播等服務,推動線上線下融合創新發展,激活文旅新業態。今年全國兩會上,多位代表、委員提出相關建議、提案,并結合所在領域應用新技術的實踐和探索,展望科技賦能推動文旅行業長效發展的光明前景。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國家博物館館長王春法表示,中國國家博物館一貫堅持人民立場,積極推動讓文物“活”起來,讓博物館文物文化資源惠及更多觀眾。“近年來,我們大力開展藏品數字化工作,以智慧博物館關鍵技術研發和示范項目為抓手,不斷提升數據采集、管理和運用能力。2022年,還成立了館藏資源活化技術文化和旅游部重點實驗室,全面推動讓文物‘活’起來的實踐探索和理論研究。”王春法說。
在拓展文物活化新路徑方面,中國國家博物館圍繞重點文物進行系列深度開發,啟動“古文字文物活化宣教活動”,2022年春節期間推出“瑞虎迎春 古字送祥——國博伴你過大年”H5電子賀卡,精選國博藏品中帶有“虎”元素和吉祥寓意古文字的文物進行重點推薦展示,受到許多文博愛好者的歡迎。“我們還在推動以文物為核心元素創作舞臺劇、沉浸式體驗等活化新路徑的探索,更多元的文創產品將在不久的將來與觀眾見面。”王春法說。
全國政協委員、國家圖書館古籍館館長陳紅彥從事古籍相關工作已有36年,在她看來,在古籍文獻的利用上,科技手段賦予其強大的力量。“數字化方式實現了隨時、隨地在PC端、手機端查閱古籍,正在建設的智慧圖書館更是將古代文獻通過深度挖掘、普遍關聯,服務于大眾。盡管這只是建設數字中國的一小步,但我們正在大力推進的山海經資源庫真正投入使用時,或許會讓古籍中的古人智慧驚艷地展現在讀者面前。”陳紅彥說,“活化、普及讓傳統文化煥發新活力。2022年元旦‘甲骨文推廣公益項目’讓古老的甲骨文在數字文明新時代煥發生機,走入‘00后’的生活,開啟了傳統文化活化的高能‘賦活’時刻。ChatGPT不久后或許不再是話題,而是生活的一部分。”
在全國政協委員、國家京劇院院長王勇眼中,擁有虛擬空間屬性的“云演播”可以延伸劇場空間邊界,拓展演藝市場新興產業形態,打造高質量數字文化產品,實現演藝團體數字盈利。幾年來,國家京劇院持續探索將戲曲與元宇宙進行破壁組合,以演播形式引領傳統戲曲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2021年至2023年,國家京劇院聯合中國移動咪咕公司,以‘云大戲,過大年’為主題,連續3年在春節期間推出經典劇目《龍鳳呈祥》‘5G+4K+VR’海內外演播。京劇《龍鳳呈祥》成為演播全流程商業模式探索的首個范例,在業內產生熱烈反響,以‘文化+科技’的創新形式,講好新時代國粹文化創新傳承故事,持續引領演播行業發展新標桿,達到了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相統一、實現雙贏。”王勇說。
2022年,《龍鳳呈祥》演播推出了國家京劇院首位數智學生——尤子希,她身著朱紅戲服甫一亮相就驚艷全網。一年來,尤子希積極推廣中國傳統文化,還參演了戲曲文化體驗真人秀《最美中國戲第二季》。尤子希的成長之路是戲曲與元宇宙不斷深度融合之路,也為“5G京劇元宇宙”注入更多想象力。
內蒙古呼倫貝爾市也計劃將文旅行業與元宇宙等新技術進行融合。據全國政協委員、呼倫貝爾市文化旅游廣電局副局長杜明燕介紹,2022年,他們申請建設呼倫貝爾市“草原古城”文旅元宇宙場景應用實現項目,該項目與廈門大學、呼倫貝爾學院、內蒙古一家科技公司合作,投資210萬元,通過區塊鏈、5G、AR/VR/XR等先進技術,再現呼倫貝爾代表性主題場景的沉浸式文旅空間,以“虛實交互”為核心、“以虛強實”為目標,包含VR沉浸式虛擬建模、AR情景式互動體驗、XR現實與虛擬結合等內容。
“這是我們在文旅行業融合元宇宙的一次嘗試。同時,按照呼倫貝爾市委、市政府對文旅產業提標提效工作整體要求,2022年10月末起,我們多次與網易公司對接,努力強強聯合、優勢互補、資源共享,打造數字創意和文化旅游融合示范區,擬在游戲與文物、旅游景點、文化街區融合發展,共創數字文創品牌,尤其是在城市文旅合作、‘非遺+文創’合作、‘IP+本地產業’共創等方面發力。”杜明燕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