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近日,2023年海南省創建國家體育旅游示范區工作推進大會提出,要將體育旅游產業打造成海南自貿港特色鮮明、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優勢產業。另外,為全力推進旅游業高質量發展,海南還將建設10個體育旅游網紅打卡地。
在業內人士看來,海南發展體育旅游具備得天獨厚的優勢。海南創建國家體育旅游示范區,不僅是推動體育旅游融合發展的關鍵舉措,更是推動體育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建設世界級國際旅游消費中心的重要抓手。
發展優勢得天獨厚
體育旅游,顧名思義,是旅游產業和體育產業深度融合的新興產業形態,即以體育運動為核心,以現場觀賽、參與體驗、參觀游覽為主要形式,以滿足健康娛樂、旅游休閑為目的,向大眾提供相關產品和服務的一系列經濟活動,涉及健身休閑、競賽表演、裝備制造、設施建設等業態。
在首屆中國體育旅游博覽會籌備工作委員會副主任、秘書長陳曉看來,體育旅游作為旅游產業和體育產業交叉滲透產生的一個新領域,是以體育資源為基礎,吸引人們參加與感受體育活動和大自然情趣的一種新的旅游形式,是體育與旅游相結合的一種特殊的休閑生活方式,也是體育產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和體育服務設施的完善,越來越多的小眾旅游項目出現在大眾視野內,跳傘、攀巖、射擊等戶外運動成為人們參加體育旅游的熱門選擇。早在2014年,國務院46號文件就對我國全民健身和體育產業發展進行了頂層設計和總體部署;2016年,國家旅游局、國家體育總局聯合印發的172號文件對大力發展體育旅游提出了指導意見。
作為首批全國體育旅游示范區創建省之一,憑借得天獨厚的優勢,海南在發展體育旅游方面一直走在全國前列。中國體育用品業聯合會副主席兼秘書長羅杰稱,獨特的自然資源是海南發展體育旅游產業的天然優勢,不管是發展陸上體育運動、海洋體育運動還是航空體育運動都非常適合。而且作為一個熱帶島嶼,海南全年沒有“冬季”,可供空中游覽和飛行的時間約為340天左右,為全國之首,是非常適合發展航空體育休閑運動的目的地。
海南大學旅游學院副教授謝祥項在接受中國城市報記者采時表示,海南旅游配套設施健全,吃、住、行、游、購、娛樣樣俱全。同時,海南具備諸多大型體育賽事的辦賽經驗,這也是其發展體育旅游的優勢。
得益于特有的熱帶環境資源、豐富多樣的國際賽事項目、濃厚的體育運動氛圍,海南“體育+旅游”模式正受到越來越多游客的青睞。據了解,三亞、萬寧等地的體育旅游收入已占到其旅游總收入的三分之一。其中,擁有高質量定點浪型和沙灘浪型的萬寧日月灣是著名的沖浪勝地,2023年春節假期共接待游客65.1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4.12億元,同口徑同比增長35.84%。
應均衡發展、補足短板
體育旅游,市場前景廣闊。世界旅游組織曾有研究表明,當一個國家人均GDP到達5000美元時,會進入成熟的度假經濟時期,體育旅游產業會呈現“井噴式”的發展態勢;當人均GDP為8000美元時,體育健身可成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另據世界銀行數據顯示,我國早在2011年,人均GDP就超過了5000美元,在2017年已經達到9482美元,休閑度假旅游需求越來越多元化。隨著人們對健康的關注,未來,體育旅游或將成為旅游細分領域重要發展方向之一。
盡管形勢向好,但海南發展體育旅游仍面臨不少挑戰。在從業者小奇看來,海南體育旅游發展存在區域間發展不均衡、市場混亂、法律體系不完善等諸多現象,再加上產品單一、特色不明顯、人才匱乏等問題,他認為,海南眼下應合理規劃,最大限度實現均衡發展。
謝祥項主要提出了人才方面的挑戰,比如缺乏專業的體育策劃與執行以及體育品牌運營、體育資本運作方面的人才。同時,他認為,現有的政策體系尚需進一步放開。
“雖然海南常舉辦體育賽事,但重大的國際性體育比賽項目仍然偏少,影響力不足。同時,很少有全國乃至國際的重要體育機構在海南落地生根。”北京師范大學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長、產業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宋向清在接受中國城市報記者采訪時稱,想要在體育旅游方面實現突破性發展,海南需要借助國際賽事的影響力及大型體育機構的推動作用。
羅杰說,海南發展體育旅游產業仍需努力,特別是在壯大市場主體、培育消費群體方面必須格外發力。他建議,重點圍繞沙灘運動、水上運動、航空運動、熱帶雨林運動等戶外運動主題進行產品開發和運營,充分用好海南優良的自然資源。同時,要大力招引國內外知名體育旅游市場主體落戶海南,提升海南戶外休閑運動服務水平,打造一批具有引領作用的休閑體育旅游服務基地,進而培育好海南體育旅游產業消費群體,為海南體育旅游產業發展注入長久動力。
宋向清表示,豐富消費場景、激發市場活力應從兩方面著手:一方面,室外體育消費場景要與景區、賽事、交通三點結合,這樣場景才能更具吸引力,從而形成集聚效應以及強大的品牌影響力;另一方面,室內體育消費場景的構造可以嫁接新技術,讓體育運動不再局限于有限場地,轉向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在地(體育新空間)、在場(網絡休閑社交空間)、在線(運動休閑虛擬場景)”場域,催生出具有更強烈體驗感和科技感、更加關注消費者體驗的新場景。
聯動發展或將釋放最大效能
好風憑借力,揚帆正當時。實際上,不僅是海南,全國多個省份都瞄準并發展體育旅游市場,“體育+”成為產業融合新引擎。
此前,浙江省政府辦公廳印發的《浙江省文旅深度融合工程實施方案(2023—2027年)》中提出,要培育文旅產業新業態,發展“文旅+體育”,推進“環浙步道”建設,加快建設冰雪旅游運動基地。
據了解,浙江省目前共獲評3個國家體育旅游示范基地、40個國家體育旅游精品項目、42個長三角體育旅游精品項目,共有30個省級運動休閑旅游示范基地、23條精品線路、120個優秀項目、47個品牌賽事。浙江省體育局經濟處相關負責人表示,該局將通過開展浙江運動旅游休閑節、浙江運動旅游休閑相關內容評選、環浙步道建設、冰雪項目推廣和品牌賽事運營等促進文旅體共同發展。
此外,貴州同樣是首批全國體育旅游示范區創建省之一,在推進文旅、體旅融合方面積極探索,并取得一定成效。據貴州省體育經濟發展中心工作人員介紹,目前,該省已獲評3個國家體育旅游示范基地、105項全國體育旅游精品項目,并涌現出洞穴探秘體驗、戶外拓展素質培養和滑翔傘低空飛行等產品。以因“村BA”籃球賽火爆全網的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為例,該州的施秉杉木河漂流、鎮遠龍舟文化節等體旅項目同樣帶火了鄉村旅游;凱里市下司古鎮、榕江七十二寨斗牛特色小鎮等5個村鎮被列為貴州省體育旅游基地創建點。2022年,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新增國家級旅游品牌8個、省級旅游品牌38個,實現旅游綜合收入超過千萬元,“體育+旅游”為黔東南山區鄉村振興拓寬致富路。
接受中國城市報記者采訪的業內人士普遍認為,海南、浙江、貴州紛紛布局體旅融合,三地可以聯動發展。“海南、浙江、貴州三地特點突出、優勢互補,完全可以融合、聯動協作發展。”宋向清稱,海南在正南、浙江在東南、貴州在西南,涵蓋了對外開放地區、經濟發達地區以及臨邊地區,三地的優勢、特點各不相同。
宋向清進一步表示,海南地處熱帶,水上運動項目種類繁多;浙江除自然資源外,文化資源也極為豐富,比如工業旅游以及傳統的民間文化旅游特色十分突出;貴州借助山地發展體育旅游,如攀巖、滑翔傘等運動有不錯的體驗場景。因此,三地聯動打造中國體育旅游金三角或可形成多贏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