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具體而言,輕刻旅行通過達人推薦產品,為用戶出行做參考,購買則鏈接到海玩網、七洲網等電商網站,自己目前并不涉足交易或線下資源建設。在輕刻聯合創始人張宏亮看來:用戶不太可能在一開始就直接去電商網站購買,信息量不夠;但在窮游上面看攻略,信息關聯度比較低,看很多篇游記才能得出結論;窮游微錦囊比較具有功能性,可內容大多圍繞吃吃吃,欠缺更有意思的包裝,而輕刻旅行將POI串聯起來,想做帶有“精神追求“的內容——
輕刻旅行上產品的標簽分類包括飛行、戶外、自然、藝術和人文等,每一個POI是由挑選的海外達人或者住國內“常旅客“編寫而成(游譜旅行、知旅等也是這種PGC模式),這個過程中,運營會跟達人們進行溝通選題,得到POI后還會對它們進行包裝潤色。所以我們在輕刻旅行上可以看到兩種產品形態:
一是精選的碎片化產品,覆蓋景點、活動、美食等,呈現形式包括圖片文字、地點導航、費用、時間安排等信息,這些POI還會被標記上目的地、價格等信息以完善用戶搜索;
二是主題性的旅游專輯,根據時下熱點或者相關興趣點進行POI的組合(就像NEXT的產品和產品集),比如”極客之旅“,里面包含了硅谷蒸汽小火車、新西蘭太空艙體驗等活動。
曾和做周邊游導購平臺的美周六聊過,他們提到導購的作用在于解決信息冗余、提高用戶購買效率,導購平臺更適用于短頻快的消費。觀之出境游,目前遠沒達到像買衣服那樣容易做決定。準備過程考慮要素多、辦理手續比較復雜,從決定出行到成行的時間周期過長,所以相當可能出現交易斷層。
對此,張宏亮則表示,輕刻旅行的使用場景不光是在用戶想要出行時,也可以是平常生活中偶爾刷一刷,就像很多人不出去玩兒,但是會在面包旅行上面看別人的游記,類似的,輕刻旅行想要沉淀用戶、增強粘性的方式便是做出品質內容。用戶即便現下不做決策,某天臨出行了或許會上來購買。
既然是重內容和運營的產品,就需要有相應的團隊基因。輕刻旅行的核心成員中張宏亮任COO,他曾先后供職若干家廣告傳播集團,并在東方衛視工作過,團隊另外還有曾任旅游雜志旅游編輯的人。張宏亮表示,自己擅長把握令消費者感性的東西,能將產品包裝使其更加受歡迎。
輕刻旅行今年1月上線,幾次易版后累計用戶達數萬,平均DAU2000+。核心團隊中CEO曾任ERI亞太銷售總監,CTO曾在億動傳媒任高級產品經理,在互聯網廣告、大數據分析與人工智能領域具有經驗積累,另外還有旅行社從業背景的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