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2015年的創投圈,不啻一場「冰與火之歌」。一邊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口號,一邊是資本寒冬的陰霾。股市低迷傳導至二級市場的不安,創業大街上出現又消失的年輕人,巨頭資本游戲下的合并潮……都成為這一年中國互聯網意味深長的注腳。
2016年,誰會跳入新一季的「冰與火之歌」,誰又會在這一季中匆忙死去?
2016互聯網「冰與火」
過去的這一年,哪些行業的項目拿錢最容易?
IT桔子的2015年報告顯示,「電子商務」「本地生活」「企業服務」是這一年融資數字Top3的行業。
2016年哪些行業的項目拿錢最容易?我們不知道,但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采訪了國內十四家一線投資機構的投資人,讓他們偷偷說出了自己2016年最看好的領域,以及最不看好的行業。
在十幾位投資人的答案里,O2O和P2P成了最受冷落的領域。想扎進這些領域的創業者,可能要在發出BP之后享受更長的等待時間了。(貌似他們都叫X2X模式啊,這是不是巧合呢)而企業服務、消費升級、泛娛樂則被這些投資人視為2016年的重中之重。
投資人2016年看好的領域(B12統計制圖)
投資人2016年不看好的領域(B12統計制圖)
2016年想創業的童鞋,請手持本指南出門右轉,加油,不謝。
互聯網金融:「錢」力股,但除了P2P
2013年被稱為「互聯網金融元年」,2014年被稱為「互聯網金融爆發年」,2015年,則被稱為「互聯網金融監管元年」。過去的這一年,11部委聯手整治P2P非法集資,互聯網金融「基本法」出臺,P2P跑路成為潮流…大家的感覺都是:這行不太平。
盡管如此,在這樣的資本寒冬里,互聯網金融依然成為投資機構看好的領域,畢竟,這里邊「錢」景廣闊。監管收緊,則被視為了市場正在走向健康的信號。「金融的監管正在變的越來越開放和規范,這是一個很大的市場。」青山資本李倩對B12表示。
中路資本林裕堯認為,這是個投互聯網金融項目的好時機。「在的好公司,不會對一個行業形成完全壟斷,這樣的行業,投初創公司,只要他們的發展方向是對的,能夠掌握資產端,收益搞好,就還是有很大機會的。」
不過,在互聯網金融領域里,P2P被達晨創投熊偉、復興昆仲劉思齊和線性資本王淮一致投了反對票:不看好,不會投。與風控難題的P2P相對應的是,消費金融成了一大趨勢。「金融需求與各種場景進行融合,實現信息流的場景化、動態化、讓風險定價變的更加精確,使現金流處于可視或可控狀態。」信天創投張俊熹說。
企業服務:異軍崛起
企業服務沒有O2O的那般火勢,也不如社交來的那么有趣,但卻是2015年互聯網對話框里的常用語。「我從2014年就開始關注企業服務,今年企業服務會非常熱,相信會迎來一個高峰,比如面向企業細分領域的一些to B項目。」深創投杜健這般看好。
企業服務可以細分為幾個方向,企業SaaS服務、企業安全服務、云服務、大數據等領域。在盈動資本蔣舜看來「他們正在被改變用戶習慣,但是還沒有改變拐點」,這個系統里面原本就有交易能產生現金流,這些能夠截留,是可以優先爆炸的。
「不燒錢,門檻高,競爭度相對較低,可想像空間廣闊。」復興昆仲劉思齊用幾個關鍵詞概括了看好的原因。中國的人口紅利期已不再,工作不只靠蠻力更需要創造力,更多的企業需要借助互聯網+,依靠大數據和云服務來提升效率。
盈動資本大象用了一個貼切的比喻「個人有了手機就是特種兵,通過應用可以叫來各種資源。但企業沒有足夠的工具,而且比個人更復雜。目前的企業市場,信息化還沒實現,19世紀的科學管理都沒走完。必須進化到云、大數據。」
達晨創投熊偉對數據也有同感「互聯網+沒有數據驅動是沒有意義的,但現在我們的數據基礎設施建設是遠遠不夠的。」從2011年到2014年,中國的云服務市場增長超過5倍。早期疑惑「云」靠不靠譜,現在選擇哪個「云」靠譜,國內市場對云服務的接受習慣已經培養起來了。
企業服務是時候駕著筋斗云開始72變了……
消費升級的2.0時代
在投資人看來,消費升級的機會仍然在,但只在那些回到人本身的需求之上。
那些電商化、交易型的領域之中,大機會已經不多了。電商化的消費升級,在模式創新層面,已經沒有任何壁壘了,搞流量的生意很可能最終會落入龐氏騙局,一手拿流量,一手變現,流量便宜就能賺錢,流量貴了就是騙局。最后一把炮進了新三板。至于交易型和撮合型,同樣成為了一個常識,大家都看懂了的東西,對投資人來說是沒有價值的。
那么在2016真正值得看好的,就是在大消費行業的細分領域,比如醫療、在線教育這些需求上。因為這些需求回到了人本身,不需要通過大額補貼吃力地培養。同時,由于大眾的接受程度不高,互聯網改造的力量還沒有爆發出來,所以機會還在。
更重要的是,這些領域并不會與經濟周期直接相關,所以,在可見的一級市場二級市場都將持續低迷的2016年前段,這類領域機會將更穩定。
此外,在消費領域,以技術驅動為核心的項目有機會成為熱點,諸如新的品牌、消費類型的智能硬件、AR和VR等。
消費升級并不能說是一個單獨的領域,它可以是智能硬件、是金融、內容文化,以及醫療和教育的互聯網升級版本。絕大部分投資人都提到了機會仍在,看來,機會是在消費升級的2.0版本中。
智能硬件:VR冰火兩重天
在2016年拉斯維加斯舉辦的CES上,VR出盡了風頭,有超過40家企業展出虛擬現實系統和沉浸式產品,包括Oculus VR,三星Gear VR、Virtuix等。而早在2014年的3月,Facebook斥資20億美元收購虛擬現實設備公司Oculus,就點燃了全球對虛擬現實的熱情。
「這是下一個風口」,光速創投潘翔就對VR行業的做出了這樣的判斷。不過,這樣受到極大關注度的「風口」,在眾多投資人眼中卻遭遇了「冰火兩重天」的局面。
深創投杜健告訴B12,消費類型的智能硬件,尤其是以技術驅動為核心的項目,會是他2016年關注的重點。
青山資本李倩卻對這個領域表示了謹慎,「VR/AR因為技術成熟還需要時間,雖然暫時很火,但是還需要摸索。」這個觀點也得到了中路資本林裕堯的認同,「因為硬件的競爭是全球的競爭,不認為像是落地服務那樣在國內有壁壘,不好說在這樣的尖端領域中國一定能起來,畢竟中國是一個消費驅動的國家,而不是技術創新驅動的國家。」
內容文化產業
內容文化領域,往大了說,就是精神產品,這是絕大部分投資人最為看好的行業。
因為時間進入到2016年,我們能感受到物質產品消費的匱乏已經結束了,中產階級崛起,以及更重個性和與眾不同的年輕人漸漸成為主流人群,消費美好的時代來臨了。
內容文化的機會正出現在各種細分領域,比如電影、比如話劇,隨著原先渠道建設普及,整個電影和演出行業正在火爆起來,尤其是話劇這個市場化程度不高的領域,對于看重未來的投資人來說,在2016年,這個領域的投資價值正在凸顯。
這背后的邏輯是,文化管制的空間已經拓展了,民意在洶涌,觀影需求讓管制空間必須被突破。在其他的細分領域,機會同樣巨大,比如二次元、音樂版權、編輯孵化等等。
但從具體的投資方向來看,投資人們都偏好平臺級方向,能通過孵化的方式來培養具體的IP,因為這樣的模式相對會更有持續盈利的能力。最終能通過互聯網的生產方式,讓這一條條市場化不足的產業鏈形成。
這些投資大咖們看到,在2016年及以后,精神產品的消費會經歷一個增長狂潮。
泛娛樂:不只just for fun
2011年7月8日,騰訊副總裁程武首次提出以IP打造為核心的「泛娛樂」構思,把泛娛樂定義為「以IP授權為軸心、以游戲運營和網絡平臺為基礎的跨領域、多平臺的商業拓展模式。」于是,《盜墓筆記》被翻拍成電影、電視劇;《小時代》站著也能把錢賺;高曉松加入阿里音樂做董事長了,BAT也在辛勤布局娛樂產業……
巧的是就在今天,萬達用35億美元并購擁有眾多IP的「美國傳奇影業」。「我們去年8月就預判2016年是泛娛樂之年」青山資本李倩這句話迅速被事實證明。
泛娛樂的這件事兒看起來熱鬧,但又有點摸不著頭腦。投資者們看的似乎更清晰,啟賦資本宋昶認為「經濟市場比較低靡,明年會更不景氣,在大環境蕭條的情況下,反而文化娛樂產業會繁榮。」中美創投陳華也有著同樣的看法,在他看來廣大的互聯網用戶群體對娛樂有更多的需求,娛樂形式更多樣化,而泛娛樂也是貨幣化最快的。
在此感謝盈動資本大象、盈動資本蔣舜、傳媒夢工廠蔣純、光速創投潘翔、中路資本林裕堯、青松資本亓驥才、深創投杜健、達晨創投熊偉、復興昆仲劉思齊、青山資本李倩、線性資本王淮、FreesVC王卷舒、信天創投張俊熹、中美創投陳華、啟賦資本宋昶等投資人對本文的支持。他們2016年的重點領域就在上邊,創業者可以「投」其所好發BP過去了。
【號外!】執惠私享會第三站將于1月20日(周三)下午在上海舉辦,此次活動邀請到了多家上海旅游O2O代表企業的創始人、高管,一起探討“旅游供給加速度”的話題。除了干貨分享外,執惠旅游還將在現場抽出幸運觀眾送出由錦尚達提供的上海—臺北往返機票!趕快約起來吧!報名請戳?“我要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