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如今,是旅游B2B創業公司最好的時代。
近幾年,隨著居民收入水平提高,80、90逐漸成為旅游消費主力人群,引爆了中國旅游市場。而旅游產業鏈條可觀的延展度,也讓越來越多的資本與創業者涌入。
但2015年,民眾狂熱的出行需求并未減退,資本寒冬卻驟然降臨到旅游創業圈。攜程、去哪兒、藝龍合并后,布局C端的創業公司生存空間已經被嚴重擠壓,艱難存活。
反觀2015年旅游B2B領域的創業公司,卻是另外一番景象:泰坦云、真旅網、51BOOK、別樣紅、覓優商旅動輒數千萬甚至上億的融資,票管家、敬眾科技前赴后繼的登陸新三板。
當然,被資本與市場認可的旅游B2B公司還不止這些,是什么造就了如今熱鬧的旅游B2B創業圈?
旅游B2B公司的大好時光
一直以來,信息不對稱是旅游行業商家得以資本原始積累的不二法門。根據易觀智庫的《中國在線旅游市場年度綜合報告2016》數據監測,攜程、藝龍、去哪兒耕耘了十多年的中國旅游產業,到2015年線上滲透率才達到11.5%。
(數據圖片來源:易觀智庫《中國在線旅游市場年度綜合報告2016》)
B2B公司起初就是為了解決行業信息集中度低、業務半徑小、管理落后的問題而存在的。ToB公司的投資價值從2012年起逐漸得到資本的關注與認可,許多機構從中美兩國的一二級市場看到了國內ToB領域的市場潛力。
聯合國貿易與發展會議在2015年信息經濟報告中指出,2013年全球B2B電子商務的產值超過15萬億美元。B2C只有約1.2萬億美元。根據美國一家機構的調研數據顯示,2013年美國完成IPO上市的企業中80%是B2B企業;相比較而言中國對B2B的投資僅占全部投資的5%,而美國達到了40%
在2015年哀嚎遍野的創業圈,大多數ToB創業公司堅挺依舊。據托比網統計,2015年B2B企業與2014年相比,投資數量增長329%,獲投金額總數增長了699%,僅2016年一季度就有38家B2B項目拿下40多億融資。
旅游圈的B2B公司拿起融資來同樣也不含糊(部分旅游B2B創業公司):
2015年1月酒店SaaS+PaaS平臺別樣紅獲得6000萬A輪融資,并于年底獲得美團B輪戰略投資
2015年5月B2B在線酒店分銷平臺天下房倉完成6000萬人民幣A輪融資;
2015年6月在線旅游B2B公司“票管家”獲3000萬元Pre-A輪融資(已于2015年底掛牌新三板);
2015年6月綜合性旅游B2B運營服務平臺“芝麻游”獲5千萬元融資;
2015年7月酒店B2B在線直銷交易撮合平臺蜘蛛旅游網于獲億元融資;
2015年8月機票及旅游產品B2B分銷平臺51BOOK獲4.38億元融資;
2015年9月TMC行業綜合解決方案供應商“覓優商旅云平臺”獲得東方富海、博潤投資、盈動資本數千萬元人民幣的A輪融資
2016年3月一站式綜合旅游服務真旅網獲得6億元C輪融資;
2016年4月一站式旅游技術服務平臺泰坦云宣布完成1.6億人民幣B輪融資
.........
如今,在消費升級的大背景下,旅游B2B創業公司的價值也再次得到行業與資本的重視。如今,無論是在線旅游公司還是旅行社面臨著用戶消費需求與習慣的快速轉變。旅游散客化,需求多元化、個性化已成當下趨勢。
而以技術見長的旅游B2B創業公司,既提升了上游產品供應商的銷售效率, 又提升了下游渠道和用戶的采購效率和預定體驗,極大的激發了供給端的活力,促進上下游交易的順暢達成。
當然,說這是旅游B2B創業公司的大好時光,還因為,C端創業空間的日漸狹小。
疲軟的C端
4月22日,本是住百家正式掛牌新三板的正日子,但騰訊科技一篇質疑住百家融資造假的評論,讓住百家陷入了尷尬的境地。雖然住百家回擊了融資造假的傳聞,并宣布同比2014年度營收增長68倍,但其公開2015年全年營收僅為45,693,690.28元人民幣。
而根據易觀智庫的監測數據,同年中國在線住宿市場交易規模突破800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57.6%。已經耕耘境外非標住宿4年的住百家,營收狀況尚且如此,可想而知其他同類創業公司的營收日常。
我們從易觀智庫的幾張數據圖就能夠大致推斷出,C端創業公司所剩無幾的成長空間:
如圖,2015年在線旅游市場集中度進一步提高攜程、去哪兒、阿里旅行等大型在線旅游企業占據在線旅游市場 79%的市場份額,較2014年提高10.3%。同程、途牛、驢媽媽在在線旅游市場的市場份額分別達到3.4%、 2.7%、1.0%,與2014年相比,均有明顯增長。
而在住宿業,去哪兒增加直簽酒店數量和對高端酒店市場的拓展力度,占據19.4%的市場份額; 阿里旅行則占據7.6%的市場份額,同比增長1.4%。
在大交通領域,由于交通產品的標準化程度較高,流量入口形成后容易形成規模效應,大廠商優勢易于穩固。2015年攜程占據在線交通市場36.0%的市場份額,同比增長5.4%;去哪兒占據在線交通市場33.2%的市場份額,同比增長 5.6%;阿里旅行市場份額達到14.8%,同比增長2.2%。
(圖片與數據來源:易觀智庫《中國在線旅游市場年度綜合報告2016》)
2015年,在線度假旅游市場交易規模達到550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58.2% 。按交易額計算,2015年在線度假旅游市場中阿里旅行、攜程、去哪兒三家企業交易占比合計達到61.5%。而途牛交易占比達到23.1%,同比增長;同程交易占比達到8.7%,同比增長2.7%;驢媽媽交易占比達到8.1%,同比增長2.4%,三家專注在休閑度假領域的在線旅游企業市場份額增長明顯。
顯然,無論是大局已定的標準市場,還是碎片化的非標市場,都是由幾大巨頭和細分行業的領頭羊控制著。留給C端創業公司的成長空間日漸縮小。進入高速發展期的中國在線旅游市場馬太效應明顯,這種集中趨勢未來將持續加強。
在很多投資機構眼里,鮮有創新模式的C端預訂公司的價值已然不大,B2B公司反而因擁有穩定的流水,顯得更可靠些。
這是旅游B2B創業的最好時代嗎?
這是旅游創業公司的大好時光,但對于新闖入的創業者來說,要想被資本和用戶青睞,還有很多事情要做。
旅游的低頻屬性,決定了很多交易實際上是一錘子買賣。信息化互聯網這么多年,旅游業仍舊是一個傳統、超低頻、低利潤,產品標準化程度低、信息化程度低,服務品質很難把控的行業。
只要信息不對稱長期存在,旅游B2B公司就有價值。然而,信息不對稱既是B2B公司存在的根源,也是其發展的一大困擾。
旅游是一個很傳統的行業,地域性較強,產品半徑小,由于客源地和產品屬地相對分離,也造就了相對較長的旅游產業鏈,這是機會。
但旅游產品供應商信息化程度低、流程繁雜、涉及環節至今仍是一個頑疾,并沒有多少人愿意好好做旅游產品,一線的旅游從業人員的服務品質也有待提高,制約了B2B平臺的推廣與應用。
旅游B2B公司做的都是「苦力活」,既要承載上游供應商多元化、多標準的產品供應,又必須自動化匹配各式各樣的采購或預定需求。
因此不僅要解決供應商的問題,B2B創業公司還要與大型的批發商與分銷商博弈。大的旅游資源批發商,擁有豐富資源及產品,對B2B平臺的依賴度不高,而大分銷渠道商、旅行社完全有能力自建供應鏈,反而與B2B公司形成競爭,甚至直接采用并購的方式,以更好的掌控供應鏈。比如阿里入股石基,攜程組建眾薈。
對于初創ToB公司而言,最重要的就是保證用戶的粘性。在創業初期要吸引商家到自己平臺交易,B2B平臺迫不得已與ToC公司一樣采用「燒錢補貼」的方式教育用戶。
實際上,不論是做撮合交易、資源分銷,還是信息化管理,旅游B2B初創公司吸引客戶保持粘性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用技術、服務、數據安全為客戶帶來交易,實現價值。
這才是旅游B2B創業公司安身立命的根本。
【號外】以“融合·新生態”為主題的《執惠·2016中國旅游大消費創新峰會》將于6月16日在國家會議中心舉行,屆時國內旅游、投資、體育、營銷、娛樂、媒體、戶外等近千名各界精英將齊聚一堂,直擊旅游大消費產業前沿,探索廣闊未來,分享最具創新性的產品體驗,聚合最優質的投資與營銷資源,積聚能量,共創價值。歡迎點擊鏈接查看詳情并報名:http://m.ygmjgc.cn/activity/new-eco#jo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