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而此次由房山區政府與中糧集團共同打造的“中國北京農業生態谷”項目,無疑是由資金雄厚的國企在這一領域的又一次積極嘗試,無論最終成功與否,對于這個蠢蠢欲動的市場都有著相當不錯的借鑒與學習作用。
早在09年12月,房山區政府便于與中糧集團達成共識,計劃打造“中國北京農業生態谷”園區(當時叫“世界現代農業都匯”),并以此作為房山區“兩軸三帶五園區”格局中五園區之一的都市現代農業示范區的核心區。
此后由美國奧雅納公司牽頭,經由新加坡裕廊國際、荷蘭瓦赫寧根大學(食品、生命科學、生態環境、設施農業、高科技農業方面的世界頂級學府)、農業部規劃設計院等專業機構之手,為其在生態國際標準體系的建立及綠色有機農業產業鏈的實施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項目以中糧集團投資為主,總額約280億元人民幣,預計開發期為8年,分兩期建設,一期投資為120億元人民幣。園區規劃涉及興禮、北章、祖村、古莊、南洛五個村,總占地面積約17200畝,其中產業及配套生活用地約5600畝、農業種植用地約11600畝。
定位為以生態為引領,集高端農產品加工、高端綠色種植示范、農業研發和創新、國際農業總部以及國際農業交流為一體的、聚集國內外農業高科技人才、世界領先的農業高科技示范園區。東部為低碳、生態的配套生活服務區(美麗小鎮);西部為以中糧產業鏈為代表的品牌食品產業園(中糧健康生態科技園);中部是高端綠色有機農業種植觀光區(中糧智慧農場)三大功能區。
位于項目核心區域的“中糧智慧農場”已于15年10月開園,是國內首個世界級都市農場,由中糧集團攜手中國農業科學院打造,并由中糧集團旗下的全資子公司中糧(北京)農業生態谷發展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目標建設成為我國新型城鎮化建設與現代農業產業結合的示范樣板。
智慧農場規劃總面積約1892畝,分兩期打造完成。目前開園的一期面積為1178畝,固定資產投資3.8億元,內設“一心六園”—— 即“智慧農業中心,以及花田漫步、牧場悠歌、鄉野記憶、田園拾萃、林間采薇、伊甸尋芳等六大室外主題園區”。一期位于北京市房山區南部琉璃河鎮,在良鄉、竇店的南側,距離市區(六里橋)約38公里,僅40分鐘車程,園區統一票價為80元。
漣漪式”空間布局,內外和諧統一
智慧農場的整體規劃及景觀設計由EADG泛亞國際執行總裁MichaelErickson傾力完成,以“自然、生態、綠色、健康”為主打理念,可以說是引領了中國生態農業主題公園的發展方向。
園區采用“漣漪式”空間布局,以智慧農業中心為核心區,突出入園后科技感十足的第一感受;第二層以戶外農田作物良種實驗為主,突出房山區節水農業、籽種農業和生態農業的發展定位;第三層為都市休閑農業體驗區,以完整農場構成要素(森林、果園、菜園、花田等)為布局思路,將園區劃分為了以上“一心六園”。
對農業旅游而言,氣候因素有著重要的影響,為此室內空間不可或缺。智慧農業中心也正是起到了這個作用,其組團空間有別于傳統廠房的平行布置,室內場館集中環繞排列,不僅使建筑排列更為緊湊,讓游客移動參觀更為便捷,更能共享建筑外圍的特色景觀。一旦天氣狀況不佳,這里便會是游客集中游覽的理想空間。
場館外景觀布置則優化了傳統景觀內向性、對視性和一覽無遺的缺點。通過設置設計地形,注重生態路網拓展的景觀視線,使得項目形成了有趣的環繞空間,體現了綠色生態的主題。
再通過室內外兩條動線的交互式設計,既能有效分流,又能合理地最大化游客體驗,做到和諧統一。
技術與管理的雙管齊下,體現“智慧”之道
智慧農業中心由七大場館構成,分別是智慧農業體驗館、垂直農業技術綜合館、蘑菇工廠、都市園藝館、中糧自然學校、花卉工廠、以及番茄工廠。通過七大溫室的打造,以現代化垂直農業為載體,以智能農業技術為核心,應用眾多國內外領先的技術,建成了全球第一個集人工光植物工廠、食用菌工廠、多層葉菜工廠、新能源、節水農業、循環農業、智能化等技術于一體的農業綜合體。
園區內集中了7項世界領先技術、11項國內領先技術和9項中國農科院專利技術。在這里,蔬菜無需栽種于土壤,甚至無需自然光,產量卻可達常規種植的3-5 倍;灌溉和施肥無需人工勞作,而由水肥一體化灌溉系統精準完成,比大田漫灌節水70%-80%;種植空間不只限于平面,還可垂直立體,土地節約高達80%;每種作物的生長進程,都由物聯網系統監控、測量、采集并分析,確保最佳生長效率。其技術指標如下:
一、通過地源熱泵、光伏發電等科技項目提供清潔能源,有利于環保;
二、通過風機濕簾系統、遮陽系統和開窗系統等措施有效降低能耗;
三、通過多層立體垂直種植系統、漂浮培栽培系統以及旋轉追光種植系統有效節約土地資源;
四、通過自動苗床細葉菜種植系統極大地節約勞動力,同時增加了對種植空間的利用;
五、通過中央控制室精準環境控制系統在節約人力的同時實現規模化生產;
六、通過LED補光系統和人工光植物工廠對植物生長所需的光譜進行有效分析,保證植物生長的最佳光環境;
七、通過高壓噴霧、潮汐式苗床、番茄專業種植栽培槽等措施保證作物有最適宜的生長環境和營養環境,同時有效的節約水資源。
如旋轉追光系統,整個系統高達9 米,占地384 平方米,3600余個花盆狀的栽培槽,整齊地吊掛在“樓”的每一層,“花盆”里栽種著新西蘭菠菜、奶油生菜、大葉茼蒿、白鳳菜等蔬菜。為了讓每株植物平等地享受光照,3600株植物隨著旋轉系統緩慢移動。
旋轉追光系統是中糧與農科院專利技術,由荷蘭制造商量身制造,通過機械化和數字集成控制系統,使追光系統自動旋轉,保證植物受光均勻,并采用高效的水肥一體化裝置,為植物時刻保持充足的養分供應,年產量可達到11 萬株蔬菜,單位面積蔬菜產量達到露地生產的4到5 倍。
LED補光技術主要應用在番茄工廠和人工光植物工廠之中,是國內最完整的番茄補光方案和全封閉工廠化植物生產補光方案的實地應用。通過該補光方案的使用,可以有效改善植物對光照的需求,解決目前大城市霧霾天氣對植物生長的不良影響。人工光植物工廠應用了世界領先的LED 補光技術,通過對植物生長所需光譜的有效分析,提供專業植物補光方案。
漂浮栽培系統利用漂浮板將植物種植在水中,是典型的水培技術。它通過完整的水循環系統和精準配肥系統營造適合植物生長的根系環境,此外,由于漂浮栽培應用于完全可控的環境中,能夠確保食品的安全,并可有效杜絕疾病傳播對植株的影響。該設備的應用,充分展示了無土栽培技術在土地節約以及打造高效、高品質的蔬菜生產模式等方面發揮的作用,為都市農業發展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新模式。
在運營管理上,運用精準環境控制系統,實現了整體溫室環境的精細化管理。整個溫室中蔬菜的施肥、管理等均不需要人工,而采摘環節也可以相比傳統農業節約50%的人工。通過這項技術,生產溫室的工作人員由60人減少到24人,極大節省了人力成本。植物每一個階段的生長數據、環境、病蟲害情況,都反饋到系統終端,由處理器進行數據分析,哪有問題就進行調整,讓植物達到最佳生長效率。
同時,游客旅游活動也能進行智能化管理。游客可通過掃描二維碼了解各個板塊的旅游人數,活動情況以及活動預定等功能,從而進行有序參觀。
“兩鏈”多點盈利,未來前景廣闊
整個生態谷項目位于全產業鏈、全服務鏈“兩鏈結合”的部位,相當于實現“兩鏈結合”的一個平臺,這是將一、二、三產結合運作的一次積極嘗試,盈利模式較為清晰,收入來源廣泛。
首先,是來自農場全產業鏈的盈利收入,包括農作物(一產)、農副產品(二產)以及旅游門票及活動消費(三產)收入。農場內通過舉辦各類活動來提升人氣,如五一、六一、圣誕節等文化節慶活動;又如中糧自然學校,是國內首家自然學校,通過專業的技術人員為孩子講解,能提供最為真實的互動農業科普體驗。
其次,是來自中糧健康生態科技園的企業招商收入。其作為配套項目之一,目前正在籌備之中。園區位于中糧智慧農場北側,先期開發207畝產業用地,將以健康生態谷科技產業作為主導產業,以2.5(研發/檢驗檢測、業務外包等)與第三產業(營銷/分銷/電商/進出口/體驗、售后等)為主導業態,吸引各類企業入駐。
其運營模式類似創業孵化器,目標企業不僅包括成熟企業,更將重點導入早期及初創企業,為其提供包括“一人一包一卡一位”、產業資源以及品牌背書,為孵化團隊提供如人才招聘、投融資、市場推廣、客戶對接等專業和針對性服務。
最后,在整個項目園區人氣達到一定程度之后,通過美麗小鎮房產銷售大量回籠資金。美麗小鎮項目,占地近2000畝,包括農民安置區及住房銷售區,將打造集美麗田園與人性化城市生活配套于一體的生態小鎮。
除了中糧智慧農場,目前還正在建設北京最大的濕地公園,最終將形成“推窗見林、推窗見田園、推窗見濕地、推窗見白鷺”的“四推”美景,且還能為城市居民提供一小片具有莊園特色的農地。
另外,毗鄰房山,距離生態谷項目僅2公里,涿州市與解放軍總醫院聯合打造了國際醫療城項目,占地約1300畝,涵蓋醫學院、培訓中心、腫瘤放射治療中心、康復醫學中心、消毒供應中心、溫泉療養度假及等多種功能,并協同建設亞洲最大的“質子刀”腫瘤治療中心,預計建成后將成為國內乃至亞洲最大的、最專業的醫療康復中心和保障基地。
房山區作為北京居住區的價格洼地,近幾年的商品住宅一直保持量價齊升,房地產發展勢態較好,是遠郊區域的核心發展區。通過生態農業谷項目自身的打造以及利用此地緣優勢,美麗小鎮項目銷售回款將較為有保障。
“斜光照墟落,窮巷牛羊歸。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荊扉。”或許,在將來,這個生態衛星城,能解決的不僅僅是食品安全的問題,更能會激起都市人的返璞歸真、回歸田園的一種向往。
*本文由執惠入駐媒體復世文旅智庫發表,作者陳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