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上圖的數據資料來自于Global Business Travel Association,反映了中國和美國商旅市場的對比,可以看到中國市場明顯的增勢,據預測2017年中國市場增速可達10%,而美國市場則為1%左右。
對于MICE行業和TMC行業我們簡單做個對比。在TMC行業,資源與服務更容易標準化、數據化,大型TMC企業服務頭部客戶,他們之間的黏性建立起來以后,一些中小型玩家切入這部分頭部客戶的可能性就會大大降低。而在MICE行業里,需求碎片化,服務非標且資源離散。傳統的巨頭、新興的平臺以及互聯網化的公司都可以參與到頭部客戶的服務中,因為MICE活動綜合性強,資源整合難度高,一些大型、傳統的MICE公司依然占據著很大的市場份額。
TMC行業里面資源的標準化程度相對較高,主要體現在機票、酒店、用車等領域。MICE主要以活動為中心,非標屬性更強,其四個不同的領域(Meeting,Incentive,Conference,Exhibition)覆蓋的內容非常廣泛。TMC行業中馬太效應十分嚴重,頭部客戶看中服務商的品牌,被那些主要的TMC玩家把持,且市場集中程度逐漸在提升。MICE行業則呈現百家爭鳴的狀況,因為除了本身非標屬性之外,MICE行業的環節非常多,每一個細分領域從采購到資源整合、活動策劃、執行再到提升C端的體驗與感受等方面,整個鏈條非常長。基于這些特點,所以我們研究TMC和MICE這兩個不同的領域要從不同維度去看,TMC領域我們可以重點研究TMC企業本身的情況,而MICE行業我們更看重產業鏈的研究。
TMC企業五大要素
從TMC企業自身的角度,我們不難發現制約TMC們發展的五大要素:
首先是產品,TMC企業缺乏多樣性的產品整合能力,跨區域產品整合能力弱。
其次是系統,大部分的中小TMC至今也沒有給客戶提供差旅管理系統,并且缺乏在線預訂平臺,大部分還是靠郵件、電話來提供預訂服務,沒有移動端的APP來管理整個商旅行為。
第三是資金,對于TMC來說,資金鏈是一個痛點;對于企業來說,這個痛點更大,自有資金有限就是最大的問題。事實上很多小企業用戶使用TMC公司的一個原因就是自有資金有限,需要TMC墊付差旅費用。所以一些TMC從解決小企業用戶的差旅資金需求切入市場,但是也直接導致了TMC的墊資壓力大,資金流轉周期過長。
第四是客戶,對于中小型TMC公司來講,客戶開發成本太高,主要是靠關系進行維護,而且客戶渠道拓展效率也非常低。
最后一點也是很重要的一點就是TMC的服務理念,B2B服務跟B2C不一樣,很多TMC公司缺乏專業的企業級服務經驗與理念,也缺乏為企業提供增值服務的意識。
從產業鏈角度看MICE行業的痛點
MICE行業的痛點從供應鏈的角度看主要集中在這三個環節:資源端、會展公司和需求方。
1、在資源端,因為地域性、季節、位置等原因,場地等資源的空置率居高不下,缺乏訂單。
2、會展公司本身是不具備資源控制能力的,通過采購獲取了資源后,資源整合也嚴重依賴人工,在服務對接上難免出現紕漏。此外,內部采購管控難,對于供應商缺乏信用評價體系,這是很重要的一個問題,這個問題可以延伸到客戶企業合規層面。最后會展公司策劃能力弱,可能資源拿到了卻不知道資源要如何配置,最終這部分服務仍需要轉包給專業的公司去做。環節端中很重要的一支力量就是互聯化的平臺型公司,他們多以場地為切入點,這個切入點是經過他們多年的探索試錯而沉淀下來的,因為場地的標準化程度相對比較高,又是活動的核心需求,相較于整合其他資源,整合場地資源目前是最有效的方式。
3、通過會展公司這個中間環節再看需求方,首先,在MICE行業,企業方需求的綜合性非常強,不僅僅包含“食、住、行、游、購、娛”的旅游要素,更多的還是作為B端客戶對于活動舉辦、執行以及活動效果的一系列要求。需求綜合的屬性直接導致了供給存在于多個細分的領域,非常分散。其次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仍然存在,在C端看到的一些場地信息和真正B端需要的舉辦活動的信息是不匹配的。B端場地信息的標準化、準確呈現也是這些公司在突破的方向。再次,無論是TMC公司還是單一的小B客戶,雖然可能高頻地使用某些資源,但是對整體的資源方來說議價能力依舊很弱。
因此MICE行業的創新創業首先要基于這三個環節,兼顧三個環節中的需求,而不是單一地解決資源端的問題或者單一聚合需求,這是MICE行業創業的一個難點。但是三個環節并不是割裂的,一旦MICE企業從三個環節入手進行改造和提升,并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形成非常強的壁壘,就很難被顛覆。
TMC、MICE盈利模式探索
我們在此對TMC和MICE的盈利模式進行一個簡單的探索,哪幾種盈利模式可行呢?主要可以通過管理系統以及平臺模式和供應鏈三方面來想象。
1、舉辦活動可以切分成三個層面:資源采購、資源配置和活動管理。在資源采購過程中可以通過管理系統、增值模塊、APP定制等方式收費;在資源配置上,出于效率和合規的需求,企業客戶對系統也會有強烈的需要。
2、平臺交易可通過競價廣告、交易扣點、產品傭金等方式獲得收入。
3、最后是供應鏈,數據沉淀可實現增值服務盈利,引入授信可獲得金融收益,交易賬期可獲得資金沉淀,這不僅是未來MICE行業可以想像的機會,現在很多創業公司已經在這樣做了。
資本寒冬中的啟示
最近一段時間經常會聽到“資本寒冬”一詞,資本寒冬情形下我們可以得到以下一些啟示:
1、企業級服務依舊充滿機會,無論是從MICE/商旅活動的規模還是頻次來看都有非常大的潛力。
2、重視消費升級下的C端需求,C端舉辦各類活動(生日會,聚會)的需求逐漸旺盛。
3、在整合資源的基礎上,創業者可以重視資源所展現、所承載的內容。
4、GMV不代表一切,保持增長和盈虧平衡更加重要。單月打平什么時候可以實現?自我造血能否保持公司的良性運轉,這一點非常重要。
5、投入產出比方面,本身MICE用戶是相對低頻的用戶,可能一月產生一次交易或者一年幾次交易,在燒了錢獲取用戶之后,付出的成本是否足以彌補收益,用戶生命周期里產生的價值是否可以cover獲客成本,這是需要創業者們考量的。
6、先做生意,再做商業模式,這雖然是比較消極的一句話,但的確,大家要先學會賺錢,然后在這個過程中打磨出真正的商業模式,就像很多投資人都會提到的一個詞——小步快跑。給各位創業者的一個建議:別糾結于估值,先拿到錢活下去,只要企業不倒下,就一定還有機會。
*本文作者:韓澤,左馭資本執行董事,執惠專家作者。
【號外】由執惠主辦的《2016中國旅游大消費年度峰會暨頒獎盛典》將于12月14-15日在北京舉辦。旅業年度盛會,執惠誠邀您的參與、見證。了解詳情及報名請點擊鏈接:我要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