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疫情當前,抱團取暖,共克時艱。
執惠攜手業內數十位一線大咖,聯合國內外重點文旅行業協會、釘釘以及阿里淘寶大學,為文旅企業免費推出60期文旅一線大咖公益課直播。
直播課程橫向涵蓋產業分析、旅游金融、目的地、文旅綜合體、資本市場、文旅科技、文旅營銷、主題公園、酒店民宿、景區、文創等20余個領域,縱向覆蓋一個個細分項目和細分領域、直至產業鏈的深剖分析。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免疫力,是抗御及奮進之力,希望持續為文旅業者、企業“戰疫”前行提供更多助力。我們希望就此重啟按鍵,蓄力、前進,共同完成一次蛻變。
知識戰“疫”,共克時艱。待到寒冬褪盡,共迎產業之春。
文旅大咖公益課直播第四期課程,我們邀請到了時代文旅戰略營銷顧問公司董事長兼首席顧問熊曉杰帶來《轉危為機,疫情下文旅營銷的突破點》主題分享,詳解疫情下文旅營銷的重要性及營銷策略。
熊曉杰表示,在疫情時期,自媒體和內容制造是保持品牌熱度最有效的方式。很多個人自媒體或機構自媒體利用這次疫情獲得了非常大的流量和品牌效應,但在文旅行業,并沒有出現特別優秀的案例,大部分企業在這一塊很欠缺。
熊曉杰認為,在疫情階段,大家最應該做的就是做自媒體矩陣的建構以及內容制造,同時必須是全員營銷,必須把企業里面所有能寫的、能畫的、能拍視頻的、拍照片的、能編故事的人全部調動起來,不惜一切代價去做內容生產和傳播。同時,文旅企業要做好預售的準備,尤其是當疫情出現明顯拐點,而市場沒有完全啟動的時候,要提前做好預售的工作,為資金的提前回籠和后期的爆發做鋪墊。
熊曉杰進一步表示,如何去用數據庫資源,或者運用私域流量做線上產品銷售非常重要。他建議要快速跟進和響應一些疫情的公關事件,這些事件對于企業的品牌曝光,對企業美譽度的建立,以及為企業積累災后重建的增量是非常有幫助的。企業怎樣對輿情進行反應,既考慮了企業的敏感程度,也反映企業的快速決策水平,同時也反映企業的社會責任感。
他認為,疫情時期,要尋求跟媒體和公益機構的聯合營銷和共同發聲的機會,利用過去的合作機構或線上傳播機構的能量、流量或產品來為我們服務。他建議,文旅行業在疫情之后或者疫情中間,要認真思考未來戰略性的營銷布局,怎樣全面系統超前地去布局企業的營銷,改變過去“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想法。他認為,品牌就是最大的銷售。品牌不僅能夠產生長期的銷售效應,對短期銷售也會帶來很大的幫助。熊曉杰表示, 文旅行業是慢工出細活的行業,只要精心培養好了,未來爆發只是時間問題。很多企業寄希望于短期去做市場的爆發,通過制造某一個事件讓景區變得火起來,這是不太現實的。
熊曉杰表示,文旅行業要盡可能地做復合工作,包括跟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的復合,線上和線下復合。要高度重視自媒體和內容制造戰略。尤其是對于文旅企業。因為文旅營銷自成一體的底層邏輯是基于文旅企業營銷費用相對不足、傳播周期相對較長、可傳播內容相對豐富、產品的體驗性強、營銷的外部聯動性高等特征。文旅行業的業態、產品,各種外部性的特征,有利于產生各種各樣的傳播內容,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優勢。
在他看來,文旅行業未來最重要的營銷手段一定是內容營銷,每一個企業的營銷水平、營銷效率直接取決于企業的內容制造能力。他建議每一個企業都應該設立一個類似于首席內容官或者自媒體主編的角色,每個企業除了可以把自媒體內容做外包以外,也需要建立自己的基礎性團隊。
熊曉杰進一步表示,現在大家都很關心私域流量,怎樣建立私域流量呢?無非就是企業通過APP,通過公眾號,通過自媒體,通過各種數據的接觸,獲得一個能夠為自己所用的流量。私域流量一旦建立,會對你未來的推廣、銷售帶來非常大的幫助。但有了數據流量不一定就有好的銷售。他認為,社群營銷是一個促成轉化的非常重要的手段,通過社群營銷,通過價值觀的共鳴,讓流量或者用戶、消費者,由一個冷冰冰的數字變成能夠產生共鳴,愿意追隨,甚至愿意購買產品的人。所以未來要更加重視一個新的概念,就是以“人”為節點的銷售體系的建立。這個非常重要。他認為,在做數據庫營銷或者做社群營銷時,要注重培養員工,讓每一個員工發自內心的熱愛企業,發自內心的愿意跟用戶溝通,愿意向消費者傳遞正能量的信息,這個非常關鍵。
熊曉杰強調文創產品的開發,他表示,過去我們大多數景區或者文旅項目,對于文創產品和對于衍生品的開發重視程度是不夠的,充其量是一個經營上的補充。但是經過這次疫情以后,我們要充分重視文創的開發,把它作為一個企業發展的戰略,成為線上銷售一個重要利潤來源。
熊曉杰表示,文旅企業要盡可能的尋找一些跨界合作機會,未來疫情結束以后,受整個經濟環境的影響,肯定會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尋求抱團取暖的機會,所以跨界合作、異業聯盟勢必會成為一個常態。他進一步表示,這次疫情階段,有很多專家提倡線上直播,做虛擬的園區展示,但一個很嚴峻的現實是,中國現在已經建成VR體驗的景區少之又少,大部分景區沒有這樣的準備。所以這類高新技術也需要提前布局。
熊曉杰認為,每個企業不但需要做自媒體,而且要有企業媒體化的思維方式,無論是董事長、總裁還是普通員工,都要把自己當做一個媒體人,每個人都要像媒體人一樣去思考。“未來10年以后,我相信每個企業都會變成媒體,所以希望從事文旅行業的朋友,通過一些戰略性的思考,迅速形成一個新的布局,徹底扭轉現在所面臨的傳統、保守、被動的經營局面。最后用尼采的一句話來做結尾:‘那些沒有消滅我們的東西,將使我們變得更加強大’。 雖然這次疫情的確讓整個文旅行業損失巨大,但那些最終活下來的,而且愿意變革、敢于變革、善于變革的企業,一定會在未來的競爭中取得更大的競爭優勢。中國文旅行業將迎來一個重新洗牌的機會”。